净界法师【首楞严王三昧】要义

钦予

首页 >> 净界法师【首楞严王三昧】要义 >> 净界法师【首楞严王三昧】要义最新章节(目录)
大家在看昭华乱 真千金被读心后,人设崩了 我在诡秘世界封神 身体互换后,将军手撕他的白月光 穿越七零:带着大院下乡当知青 假千金:每一天都在为团宠而烦恼 原神:开局成为璃月阴阳两仪仙君 蓄谋已久,薛总他明撩暗哄 贵妃有了读心术她不宫斗了 大召唤师只召唤人妻 
净界法师【首楞严王三昧】要义 钦予 - 净界法师【首楞严王三昧】要义全文阅读 - 净界法师【首楞严王三昧】要义txt下载 - 净界法师【首楞严王三昧】要义最新章节 -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

【第十二讲】

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

请大家打开《讲义》第二十五页,壬二、正示真心有体。

阿难尊者堕入淫室以后,他请佛陀来开示修学大乘的止观法门。但是佛陀刚开始并没有马上说出修行的方法,而是先端正我们心中的“根本”。“根本” 有两种:一个是杂染的根本,一个是清净的根本。佛陀必须把阿难尊者的心先作一个心态的调整。怎么调整呢?佛陀是用“破妄”、“显真”两个方式。目前为止都是在破妄,就是破除阿难尊者心中的妄想。

什麽是妄想呢?简单地讲就是“前尘虚妄相想”。我怎么知道我现在是落入妄想呢?当我们看到念头,第一件事情,先不要动,你要问自己一件事,问这个念头:你从什么地方来?这个妄想的来源很重要。你说:诶,我这个妄想是因为有什么人跟我讲什么话、因为我看到了什么事情,才有这个想法。这个想法,在修行当中要舍掉,这是生死的根本。你用它来念佛,用它来拜佛,统统没用。说:诶,你今天拜一百拜,我跟你拼了,我拜两百拜。完了!这个一开始就是妄想。你用这样的想法,你不可能有所成就的。你“根本”就是虚妄嘛。你不是发自内心的愿望——佛道无上誓愿成。我的心有佛性,佛的心也有佛性,我要假借无量光、无量寿的名号,来开显我的佛性,所以我愿意拜佛。你这个心的出处,是来自于你内心深处的本性产生的愿望,那这个就是成佛的因缘。

所以我们在修行当中,你要经常知道,什么是你心中的贼、什么是主人,你要搞清楚啊。我们不可能马上离开贼,因为习惯性跟它在一起的,但是你要先知道。我们会有很多习气,我们会经常失掉正念,这个很正常,但是你先认清路头很重要,因为你这样才有希望。如果你到现在什么是贼、什么是主人,你还不知道,你就完全没有希望。我现在做得不够好,但是我有希望,我每天在进步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认清路头。你只要不断地用功,你就有一分的进步。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,他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,什么是虚妄的。这个非常可怕,因为你没有希望。

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很清楚。了解妄想,不表示我们随时可以离开它,我们以后还是经常会跟它在一起;但是你知道它是妄想,只要你回光返照,你就能够进步,因为它是虚妄的。我再讲一次,我之前讲过很多次,再讲一次:妄想最怕你回光返照,妄想最怕你问它一句话——你从什么地方来?它就完了,因为它根本没有地方来嘛,来无所从,去无所止嘛。它就是心境的碰撞产生一时的因缘。它哪有什么来处,它根本就没有体嘛。心境碰撞产生一个想法,这个境一消失这个念头就没有了,觅之了不可得。它哪有什么自体,随境生灭的嘛。我们其实修行佛法,你不要很辛苦地去压抑它。烦恼起来好像很辛苦,这边压完那边冒出来。你只要问它一件事情:你从什么地方来?它就没办法,它招架不住了。所以说修行要有一些方法,要有善巧方便,胡乱修行是没有结果的。

好,我们看常住真心,离开了六尘的外境它有自体的,它不像前面的妄想是离尘无体。阿难尊者先表达他自己对妄想的看法,他说:我出家用这一念心;我供养佛陀、亲近善知识,也是用这一念心;乃至于发大勇猛,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——前面是讲到自利的功德,这个地方讲他修学利他的功德。他说:乃至于有一天,我发了广大的菩提心,我跟文殊、普贤菩萨一样,跟地藏王菩萨一样——“地狱不空誓不成佛”,我到了众生苦恼的世界,广修六度法门,来救拔这些苦恼的众生,来完成菩萨道里面难行的法事,乃至于舍生命手足来供养众生,我还是用这一念心啊,我还是用这一念攀缘的心,攀缘外面的苦恼的境而发起菩提心的。这里阿难尊者描述自己的心态,说他一路以来,总是用这个“前尘虚妄相想”,来完成他的自利利他的功德;现在被佛陀否定了,他心中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。这里讲到“造善用此心”。

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:

纵令谤法,永退善根,亦因此心。若此发明不是心者,我乃无心,同诸土木,离此觉知更无所有。云何如来说此非心?我实惊怖。兼此大众无不疑惑。惟垂大悲,开示未悟。

前面是讲用这一念心来修善,这个地方讲,我也是用这一念心来造恶。“纵令谤法”,纵令我阿难在以后的因缘,遇到了邪知邪见的恶知识,告诉我一些邪见,使令我退失了无上菩提心,使令我毁谤大乘的正法,使令我说出了“大乘非佛说”这样的一种邪见,而永远退失大乘的善根,乃至于堕入到无间地狱。我为什么造恶业呢?我还是用这一念心来造恶业,我是用这一念心生起邪见,用这一念心毁谤正法,用这一念心堕入地狱去的。现在佛陀用种种的道理来发明说,我这一念心不是我的真心,那么我是一个无心之人哪,就好像石头、树木一样,只有外在的形状,而没有内在的明了性。那我是一个无心之人。因为就我的认知,离开了这一念的攀缘心,我就没有其他的心了,因为我一路以来都是用这一念心来修学。佛陀说这个不是我的心,我心中的打击、心中的恐怖是非常严重的,而且在法会当中,很多的凡夫都是跟我一样,也产生很大的疑惑。希望佛陀慈悲,继续地再开示我,我应该怎么办。

这段经文是阿难尊者表达他心中被诃责以后的心态,一个恐怖的状态。当然阿难尊者,我们知道他是有善根的,他希望佛陀继续地讲下去,应该怎么办、应该怎么改造自己。所以他一方面恐怖,一方面并没有放弃自己增上的因缘。

这以下是佛陀对阿难尊者的安慰跟开导。我们看经文:

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,欲令心入无生法忍。于师子座,摩阿难顶而告之言:如来常说诸法所生,唯心所现。一切因果世界微尘,因心成体。阿难,若诸世界一切所有,其中乃至草叶缕结,诘其根元,咸有体性。纵令虚空,亦有名貌。何况清净妙净明心,性一切心,而自无体。

这以下,是佛陀针对阿难尊者产生一种断灭的恐怖,做出了一个安慰跟开导。佛陀听完阿难尊者的表态以后,佛陀说出他的目的,说我现在要调整你的心态——从妄想进入真心,是有目的的,是要使令大众的这一念心悟入无生法忍。我们解释一下无生法忍。

这个无生的法,简单地讲就是我空法空的真理,我空法空的真理叫无生。无生法简单地讲叫自性空。从大乘佛法的空义来说,我们认为一切法本来无生。小乘在发明空义的时候,是认为一切法是有生的,有生起。但是它怎么样?无常无我!比如说我们的身心世界,我们现在现出一个人,小乘认为这个人是有的,是有生的。只是他会变化,他会变成衰老,他会变成死亡,而且无常变化当中,我们自己没有主宰性,如此而已。所以小乘发明空义是“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”,从无常变化、从没有主宰性而发明空义。当然这个思考模式也不错,但是这个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。

大乘佛法认为:我们的法,法本不生,今则不灭,是诸法空义。就是我们本来就没有生嘛。因为大乘佛法经常安住在清净本性,这个生命体只是因缘生因缘灭,它自性空的,它哪有生呢?法本不生嘛。所以大乘的空是直接看它的体性,是毕竟空的,缘起性空。你能够悟到这一点,你就能够掌握你的生命;你没有悟到这一点,就被生命所掌握。就这样子。生命本身没有错,你看佛陀也有生命。小乘学者极度地厌恶生命是不对的。我们没有必要厌恶生命,我们要改造生命,把一个有漏的生命转成清净的生命,而这个关键点在“无生法忍”。你要掌握一切法自性空,你才能够产生无量的庄严。所以这个地方是整个大乘佛法成就转凡成圣的非常重要的思考模式,就是你要看到一切法缘起性空的真理,就是无生法忍的道理。

佛陀告诉阿难尊者,因为你跟我启请的是成佛之法,如果你告诉我说来生怎么做国王怎么做大富长者,那我们就不一定要破妄想;但是既然你今天要成就佛道,要悟入无生法忍,那当然就要改变心态。这个地方等于是佛陀讲出他自己心中的深意,就是为什么要破妄显真,只有一个目的:使令大众的心悟入无生法忍。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。

佛陀讲出自己的目的以后,在自己的师子座上,用手来摩阿难尊者的顶,这里有安慰鼓励的意思。佛陀随后讲出生命中两种因缘。佛陀说:我过去常说,“诸法所生,唯心所现;一切因果世界微尘,因心成体”,这两种因缘都是跟心有关系。这地方讲到两种心:第一个,诸法所生,唯心所现。这是一个心。第二个,一切因果世界微尘,因心成体。又是一个心。我们用唯识的观点来解释好了。

“诸法所生,唯心所现”,这个“心”指的阿赖耶识。阿赖耶识讲到依他起性,诸法所生是我们业力所变现的一个身心世界。比如说我们现出一个人的果报、人的环境,这个就是“诸法所生”——一切的色心诸法是“所变现”。那么“唯心所现”是指的我们心中的阿赖耶识是能变现。阿赖耶识有很多的善业恶业。比如说,怎么会有人呢?因为我们过去有五戒十善的善业。所以我们了解诸法因缘生的时候,第一件事情,要了解到第八识把这个业力先显现出来。我们刚刚讲过,这一部分我们是不能改变的。业力所现的外在的环境,这个客观的环境,你改变不了的。你只有做一件事情:认命!因为这个是过去的业力。这个心指的是第八识的心,是潜在的心。

第二个,“一切因果世界微尘,因心成体”。注意了!这个心就是第六意识,我们平常用的这一念心。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,会产生一个果,果相跟因相。

首先我们会承受一个果报,所以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会产生感受——痛苦的感受、快乐的感受。如果你今天在这个因缘上,是一个善业的表现,你一定出现快乐的感受。你跟这个人在一起,经常感受到快乐,你对他过去是有恩的,有恩于他的,他是来报恩的。这个人你跟他在一起,你经常觉得“我跟你在一起,我听你讲话就很痛苦”,这个人是来讨债的,你前生是欠他的。这个业力是跑不掉的。所以你看你跟谁接触,你第一念的感受是快乐是痛苦,你就判断出过去世这个业的因缘。所以我们这一念心有感受,这个感受就是在承受果报。

其次,我们对这个感受会产生一个思想——你怎么做。你产生一个正面的思想:诶,我欠你的,那我就把它当还债想。反过来,我欠你的,你这样对我,我也这样对你。糟糕了,越来越严重。所以我们在承受果相的时候,又产生一个因相,你又产生一个善恶的思想,这个时候又创造一个业力,这个业力就会影响来生。

我们生命体每一个刹那的念头,都是在感受过去的果报,又再创造一个新的业力。每一个念头都是这样,先有感受,然后接着就产生一个思想,产生一个因果的相续。这个是第六意识在作用。这个是最重要的。

所以说整个生命的因缘,第一个是外在的因缘,业力创造一个外在的因缘,一个客观的环境。然后我们主观的第六意识去接触这个因缘的时候,产生苦乐的感受,产生善恶的思想,就产生一个新的因果。

佛陀讲这个是什么意思呢?看下一段。

佛陀先讲出一个譬喻说,这么多的世界这一切的色心诸法,乃至于最小的一根草、一根线——缕结就是这个线把它打成一个结。像一个线打成一个结,我们追究它的根元,都有它的体性啊。法都有它的体性,你看地水火风:地是什么性?坚性;水:湿性;火:热性;风:动性。什么叫有体性?就是不管你怎么想,你怎么骂它,你说这个水你骂它,它还是湿性。它不会说你骂它,它变成热,不可能。我们常讲一句话就是,恢复它的本来面目。就是说你外境不管怎么弄,它的体性就是这样子的。水,你怎么样去骂它,怎么赞美它,它还是水。这个就是它本来的体性。一切法都有它的体性。即使是身为一个无形无相的虚空,也有它的名称,有它的相貌。你看虚空就是空空洞洞,就是它的相貌。

这一切的外境都有它的体性,有它的相貌,何况是我们内在那个清净明了光明的真实本性?它身为“性一切心”,这个“一切心”指的是作用,“性”指它的体,它是一切善恶心念的自体。它身为我们的本来面目,怎么会没有自体呢?这个地方等于是说明了真心是有自体的,要阿难尊者不要紧张。佛陀他有本事帮你破妄,他就有本事显真。如果您只是破妄,破到最后那我怎么办呢?您把我旧的东西拿掉,您要给我一个新的东西啊。您说我过去用这个心去攀缘这、攀缘那,不对。那我应该怎么办?所以佛陀必须讲出一个真心的自体。这个地方等于是说明,其实整个因果是以心作自体的,而这个心是有自体的。这一段是先安慰阿难尊者的心,叫他不要害怕,不要生起断灭见。

壬三、委明分别无性

【第十二讲图一】

好,我们看壬三、委明分别无性。

到目前为止,佛陀讲出了妄想跟真心。大方向来说,妄想是没有自体的,真心是有自体的。这一段等于把这个观念作一个总结,先详细地说明我们分别心所引生的妄想是没有自体的,再把真心跟妄心的相貌作一个总结。

首先,先把真妄的差别说出来:

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,必为心者,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,诸尘事业,别有全性。

说,假设你一定要坚固地执着你现前这一念对外境接触所谓的“前尘虚妄相想”——你接触外境的时候你会产生一个感受、一个想法,而这个明了的感受跟想法是你自己的真心,是我们的本来面目。那有个条件,就是这一念心要离开外在的环境,包括外在的色声香味触,包括外在种种的事业,它必需有它自己的体性。攀缘心的特性就是它没有体性,外境不刺激它,它不能生起。

你说阿难尊者为什么出家,他出家的心哪里来?就是佛陀的三十二相嘛。佛陀的三十二相假设不现前,阿难尊者就不可能出家了。这是第一点。第二点,生起以后,它会变化。你说阿难尊者是因为佛陀三十二相而出家,那么万一佛陀的头上长一个疮,阿难尊者不是要还俗了?你当初是缘这个境而出家,这个境变化你的心也变化嘛。这很正常,随境生灭嘛。一个心态会受外在环境影响而变化,这个心就是没有自体。

你看我们讲水,为什么说湿性是它的自体,是它的本来面目?这一盆水放在那个地方,你怎么骂它,它还是湿性;你怎么赞美它,它还是湿性。这就是它的本来面目嘛,它有它的自体嘛。我们这念心不是!人家赞美你,你高兴;赞美的因缘消失掉了,高兴的心也没有了。那个是一时的刺激产生一时的生灭的想法,这个你不能当作你的真心的。如果你把这个当成真心,有问题呀,你这个心是变化的,到时候你这一念心生灭变化,你就断灭了。它后面会说,那谁能够成佛?所以这个地方佛陀就说,身为一个“真心”,一定要离开了外境有它的自体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,离尘有体。

我们再看妄想是怎么样。看经文:

如汝今者承听我法,此则因声而有分别。纵灭一切见闻觉知,内守幽闲,犹为法尘分别影事。

这个地方是正式说明,妄想生起的因缘是外境刺激的。比如说你阿难尊者现在听法,那么这一念心也是因为有音声才产生分别,产生觉观。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:听法是谁?念佛是谁?是这一念心。这一念心严格来说是生灭心,因为你是攀缘佛的音声才有,你要攀缘法师的声音才有这个想法,这是对的。但是听法跟一般不同,听法刚开始是生灭心,但是你回光返照以后,你从法当中悟到一个“道”,这个就不是生灭心了。你心中有道的时候,你把佛陀说的法——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……我们刚开始听到这句话会产生一个感觉、一个想法,这个是生灭心没有错,因为由外境刺激的。但是你静坐以后再去思惟,如理思惟,把这个文字里面的道理体验出来,心中有心得,这个就不是生灭心了,这是你自己的东西了。我们刚开始听法的时候是外境的刺激,这当然是生灭心。但是你要经过这个过程,是不是?你听完以后,静下来思惟这个道理,产生一个理解,产生一个道理,这个就不是生灭心。依止这个道理去做事情,它就不是了。所以你现在听法,也是用这个生灭心听法。你修禅定,你用禅定的力量(这个讲外道的禅定),用禅定把对外在的这种见闻觉知、对外境的分别功能完全消灭,只是攀缘内心的那个幽闲寂静,这个也是一种“法尘分别影事”,你也是攀缘外境嘛。这个外境是什么?你心中的法尘,你过去的影像,来加以分别,这个也是生灭心。

这个地方讲到生灭心有两种情况:第一个是五俱意识,这是唯识的名相。五俱意识是,第六意识必须夹带眼耳鼻舌身这个五根来攀缘现在的境界,比如说听法。第二个是独头意识,第六意识单独地去攀缘心中过去的影像,就是内守幽闲。我现在不攀缘外面,攀缘里面,这也是一个妄心。只要是要依托外境才能够生起的就是妄想,这是一个很清楚的判定方法,所谓“托尘似有”——依止六尘相似的显现。相似就是本来没有,但是它有它的一个相似的相状。

下面把妄想作一个总结:

我非敕汝执为非心,但汝于心微细揣摩,若离前尘有分别性,即真汝心。若分别性离尘无体,斯则前尘分别影事。尘非常住,若变灭时,此心则同龟毛兔角;则汝法身同于断灭,其谁修证无生法忍?即时,阿难与诸大众,默然自失。

佛陀把妄想作一个总结说:我不是说一定要你执着这个“缘影之心”它不是心的其中一个作用。它也是一个作用,只是它不是你本来面目,它只是一时的作用。其实它也是一个心,是心的一个生灭的作用。在你的内心当中,你要微细地加以揣摩观照:假设你离开了外在的六尘的境界,你这一念明了的心还在,离开了六尘还有它的一个明了性,这个就是你的真心,它不随境生灭的。

像印光大师说的,全世界的人都不念佛,全世界的人都毁谤净土,全世界的人都没有往生,我照样念佛,我照样求生净土。可以看得出来,印光大师依止真心在修行,因为他的心跟外境没有关系,他是依内心的真如本性所发动的愿望在修行。这个就是真心了,这种心是成佛的根本。

假设你现前这个明了的心,是离开了外在的六尘就不存在了,就没有自体了,那个就是前尘虚妄的想象,经过分别所产生的影像,叫缘影之心。这个心有什么过失呢?因为外在的六尘它是变化的,六尘变灭的时候,这一念心就形同龟毛兔角。你用这一念心看到佛陀三十二相而出家,假设佛陀三十二相变坏了,你这一念心也像龟毛兔角消失了。那么谁去成就法身呢?谁去成就无生法忍呢?你这一念心既然随境而生灭,那么你这一念心就断灭了,随境而消失,随境而断灭。谁能够成就无生法忍呢?这个时候阿难尊者跟大众“默然自失”。什么叫默然自失?他知道妄想不是真心,但是真心在哪里还不知道。就是说,我过去都是用妄想,您现在把我妄想破坏了,但是您还没有给我一个真实的东西,所以他有一个失落感,因为毕竟跟妄想太久了。

在禅宗有一个公案,说有一个刚出家的禅师,他在参禅的时候就感到很寂寞,因为在世俗的时候很热闹。他就去请示他的师父,一个老和尚,就跟他师父顶礼说:师父啊,我在打坐的时候,心感到寂寞,怎么办?他师父就讲一个偈颂说:寂寞僧家事,喧哗世俗心。长遭儿女累,莫厌水云深。但乐西来意,尘劳久自沉。他说:寂寞是僧家事,出家人本来就是寂寞——但是他的寂寞跟世俗的寂寞还不太一样,我们待会再说明。出家的人心是安住在寂寞的。喧哗是世俗的心,你热热闹闹向外攀缘,这个是世俗的境界。这种世俗心有什么缺点呢?长遭儿女累,你要经常遭遇到生儿育女这种尘劳的牵累。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?莫厌水云深。你一个修行人你不要厌恶水和云——深山里面有水啊,有白云啊。我们在深山寂静当中应该怎么办呢?但乐西来意,你的心要回光返照你的清净本性。尘劳久自沉,你的尘劳慢慢就消灭掉。这个“西来意”就是,我们要观照我们这一念本性: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;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。我们有我们的佛性作伴,怎么会寂寞呢?

我看到过去有一本书,讲到一个西藏的修学大师。有一个印度的王子,他很有钱,因为身体有病痛,就到喜马拉雅山去拜访这个修学西藏法门的大师。印度王子他当然是一个攀缘心,世俗人都是攀缘外境。他第一件事问这个大师说:大师啊,我看你很寂寞,一个人在这边住几十年。大师说:是啊,我现在很寂寞,是因为你来以后,我才寂寞的。你没有来之前我的心跟我的真如本性相处得很好,一点都不寂寞。你一来,我从本性出来,我就感到寂寞。

阿难尊者的怅然若失,就是他还没有找到真如本性,所以他感到寂寞。其实我们内心当中,你只要强迫自己去观照你的真如本性,观久了,向内安住,你会觉得你心中别有一番的天地。这个地方说明阿难尊者这种怅然若失的心情:因为他习惯性向外攀缘,现在把他攀缘心给破了,他感到一种寂寞,感到失望。这是可以理解的。

壬四、总斥从来误执

好,我们看第四段,总斥从来误执。

这地方作一个总结,来诃责阿难尊者过去的一种妄想执着。

佛告阿难,世间一切诸修学人,现前虽成九次第定,不得漏尽成阿罗汉,皆由执此生死妄想,误为真实。是故汝今虽得多闻,不成圣果。

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,世间上所有一切的凡夫外道,乃至于二乘的圣者(不过这个地方二乘的圣者,佛陀是把阿罗汉简别出来,阿罗汉不算哦),阿罗汉、辟支佛以外的这些有学的圣人,即便他能够成就九次第定——九次第定又叫作灭尽定。

我们知道世俗的禅定是四禅八定,四禅四空。那么第九次第定就是所谓的灭尽定,那是三果的圣人所入的灭尽定。灭尽定的特色是把心中的想跟受灭掉,想受灭无为。他认为第六意识为什么会躁动?因为我对外境有感受;有苦乐的感受以后,我对这个苦乐的感受会产生很多的想法,有思想。所以他就把这个想、受——灭。但他这个“想受灭无为”我们要说明一下,跟本经所说的不太一样。三果的圣人的想受灭无为,主要是依止禅定的力量,把想受压下去,就如石压草,让妄想不起。所以他的禅定能够入很深很深。本经当中是,妄想起来归它起来,你只要生起智慧的观照,你观察妄想:你从什么地方来?就好了,就可以觅之了不可得。所以,我们是从妄想的自体来破除;而小乘的九次第定是从妄想的作用上来压制。

总而言之,不能够成就漏尽,不能断除烦恼成就无生的阿罗汉,都是因为依止妄想。不管你是随顺妄想,不管你是压抑妄想,总之你还是活在妄想,把妄想当作自己的真实本性。所以阿难尊者你只是一昧地多闻,增长知识,而不能成就出世的圣道。这个地方关键点就是,佛陀一再强调,不能只是多闻。也就是说,回光返照很重要。你只要能够回光返照,你的妄想就能够慢慢地淡薄。这是把妄想作一个总结。

庚二、别就见精显性 分二:辛一、领旨哀请。辛二、正垂开示。

好,我们看下一段。庚二、别就见精显性。

到此为止都是在破妄。我们把科判疏通一下,看第二十二页。

二十二页有一个“己二、显示妙理兼破余妄”。我们再翻到第九页,第九页有一个“丁三、如来答示”。前面阿难尊者启请大乘止观,佛陀正式回答,有两段:第一个,就事以显理;第二个,明性本具相。这两段当中,我们先看“就事以显理”,就着五蕴身心来开显我们心中的真理。这当中有两段:一、逐破妄执密显真心。这个地方是破妄,破妄的文。二、显示妙理兼破余妄。这个是显真。“显示妙理兼破余妄”,是佛陀回答当中的其中一段。前面是破妄、七处破妄,这个地方是显真。

好,那我们再看第二十二页。第二十二页当中的显真——“显示妙理兼破余妄”,这个显真当中,开显真心是有三段的:第一个、先拢总地说明万法唯心;第二个、别就见精显性,这一段是整个显真的正宗分,就是十番显见开始,开显外在的真。然后再“遍历阴处界”,来告诉大家:其实真性不只是你内心,外在的五蕴、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,每一个法都是真。所以它这个真性的显现,先发明内心的真性,再发明外在的真性。佛陀是这样子。好,那么发明内在的真性,就是“别就见精显性”。

我们看,回到《讲义》的第二十七页,这个地方就开始要显真了。佛陀是怎么显真呢?“别”,就是特别。在整个见闻嗅尝觉知六根当中,其实都有真性的功能,这个地方是单单特别就着“见”,一种见的功能,来开显真性。

这个地方分两段:一、领旨哀请;二、正垂开示。

辛一、领旨哀请

【第十二讲图二】

我们先看第一段,领旨哀请。

阿难闻已重复悲泪,五体投地,长跪合掌,而白佛言:自我从佛发心出家,恃佛威神,常自思惟,无劳我修,将谓如来惠我三昧。不知身心本不相代,失我本心,虽身出家,心不入道。譬如穷子舍父逃逝。

这一段我们下一堂课再说,“领旨哀请”。到这个地方,等于是整个破妄的文都结束了,破除我们妄想。

修行是点点滴滴的功夫。因为我们的习气的养成,不是一天两天,所以在整个返妄归真的过程当中,是要有一个漫长的修学历练的道路。我们第一件事情要做的,就是先认清路头,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。我现在还没办法马上到台北,但是我要知道怎么去台北,要知道一个方向。一个人没有认清路头之前,你没有资格谈修行,你也没有资格闭关。所以有人说你《楞严经》没有看,你根本没有资格闭关。你闭什么关呢?你不要以为整天在那边拜佛、整天持咒就叫修行。你没有掌握整个染净的根本,没有掌握菩提的根本,你用虚妄心来修行,结果是虚妄的,到最后很容易着魔的。

所以这个《楞严经》,你花时间真正把《楞严经》全部听完,你大概不太需要什么善知识了,你就知道怎么用功了。当然有时候需要善知识提醒我们。因为整个成佛之道你非常清楚。古人讲开悟的《楞严》,一点不假。你知道你内心当中问题出在哪里,哪一个地方是你应该消灭的,慢慢减少;哪一个地方是你应该追求的。你先把这个观念建立起来,其他的慢慢来。

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
站内强推退下,让朕来 爹爹开门,我带剧本来救全家了 重生:权势巅峰 四合院:咸鱼的美好生活 皇兄何故造反? 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 全球冰封:我打造了末日安全屋 至尊红颜,我召唤群雄立无上神朝 反派:禁区神子!我狩猎天命大道 宗门里除了我都是卧底 科技:为了上大学,上交可控核聚变 海贼:从洛克斯时代开始扩大家族 校花的贴身高手 开局仙帝修为,我的势力遍诸天 四合院:从签到开始崛起 植物小精灵,靠种植爆火全网 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 女总裁的全能兵王 反派缺大德,飞龙骑脸,怎么输? 全球异能:开局觉醒紫霄神雷 
经典收藏爹爹开门,我带剧本来救全家了 真千金被读心后,人设崩了 流放?姑奶奶看上你们的江山了 快穿大佬不做炮灰 综影视之春坞桃花发 快穿:修仙大佬虐渣快准狠 快穿女配一身反骨,就爱给人添堵 折月 快穿:我靠打工成为人上人 快穿我在综影视刷绩效 救命,被禁欲老公撩得脸红耳赤 星际生育困难,我一胎生了俩 流放王妃靠种田造反 快穿之从七零年代开始 忍界直播:剧情名场面 快穿年代之炮灰逆袭 诡异游戏,女儿别吹了我无敌了! 搬空奇葩养母家,假千金下乡了 星穹铁道:虚无开局否认一切 嫌弃宇智波?我宇智波不玩了 
最近更新众灵之上 邪雾迷踪夜 死亡的咒语 再待云起折棠归 四合院:回到52,我人间清醒 八岁小娃,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 九零:捡回来的养女竟是烈士孙女 火影:神威与女高中生的适应症 啊嘞?小师妹她薅秃女主与天道了 四合院:抗战谍战在京城开小酒馆 年少不知女装妙,掉马宿敌眼泪掉 暴君被流放?亲娘归来带崽杀疯 妄折娇枝 侦探小说!故事 快穿:召唤任务者助我篡位 快穿:男主白月光被死对头宠上天 发癫又沙雕,电竞圈里活神仙! 快穿穿成表白被拒的男二后 四合院之我把一切上交国家 我那失踪多年的兄长造反成功了 
净界法师【首楞严王三昧】要义 钦予 - 净界法师【首楞严王三昧】要义txt下载 - 净界法师【首楞严王三昧】要义最新章节 - 净界法师【首楞严王三昧】要义全文阅读 -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